
基金会向麻庄河村尘肺病农民工捐赠44台制氧机 自2001年开始,《华商报》一直持续关注山阳县尘肺病农民工群体,曾引起强烈反响。2015年10月15日,《华商报》再次刊登了报道《尘肺病的女人》,国家安监总局和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予以高度重视。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很快研究确定了具体的救助方案,于2015年11月17日委派该基金会定点医院北戴河职防院和陕西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的6人医疗专家组赶赴山阳县西照川镇麻庄河村开展义诊。医疗专家组到达陕西后,商洛市安监局派员与西照川镇政府积极配合,深入村户,调研摸底,经过集体填表和入户访谈等方式,形成调查问卷147份,为开展专项救助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基金会免费向这些尘肺病患者发放矽肺宁500瓶。医疗专家组从尘肺病患者中筛查出10名符合肺灌洗的农民工患者,于2016年1月4日到1月8日在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进行了肺灌洗治疗。基金会为他们支付了术前检查费、住院治疗费等。在院期间免费提供就餐,并发放往返路费。对因肺组织纤维化而导致呼吸困难,又不适合肺灌洗的尘肺患者,基金会向每人赠送一台家庭医用制氧机。其中向麻庄河村尘肺病农民工捐赠了44台制氧机,春节前已经送到了尘肺病患者手中。

尘肺病村:家里一口棺材,谁先死谁先用 山阳县西照川镇的10名尘肺病农民工也被请到了座谈会会场。尘肺病农民工代表谭从华在讲话时首先感谢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好人”。他说:“麻庄河村在大山深处,原来是个没人知道的小地方,媒体报道后,现在大家都叫我们‘尘肺病村’。我们村有100多个尘肺病人,主要都是到陈耳金矿打工之后得的病,已有30多人走了,剩下的男人大部分都是等死。村里有多少男人死,就有多少家庭毁了,人亡家破,孩子们上不起学,老人没人养,女人成了寡妇,很多女人改嫁到外地去了,还有的女人守寡了。村里很多人家都在做棺材,很多人家里放着棺材,有的家里既有老人又有病人,只有一口棺材,只好谁先死谁先用。”他感谢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派专家来给大家看病,送医送药、送制氧机。“对于尘肺病患者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日子,喘不上气,睡不着觉,憋得都想自杀,这些年好多兄弟都熬不过一个冬天,今年,基金会送来的制氧机,我们晚上能躺着睡觉了。” 尘肺病患者兰家银则讲述了当初他们维权过程中的艰难经历。他拿出了一张他细心保存的报纸,那是2001年1月22日的《华商报》,当日第12版刊登了整版报道《粉尘杀手》。这是媒体对山阳尘肺病患者群体的首次关注。他含泪表示:报道中照片上的那个矿工叫杨尚西,当时看上去还很精神,2011年3月30日,他因为尘肺病去世。 尘肺病农民工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位老熟人——麻庄河村的李光顺。他告诉记者:还能活着相见,就很幸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光顺和他二哥李光秀、三哥李光山一起到洛南的陈耳金矿打工,他们都得了尘肺病。三哥在2001年7月去世。此后,三嫂郭秀琴与身患重病的二哥李光秀一起生活。2011年,李光秀又去世了。郭秀琴再次改嫁,没想到这第三任丈夫也是个尘肺病患者。 据西照川镇镇长苏群山介绍,西照川镇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条件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为了改善生存生活状况,1990年代以后部分乡亲有组织的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和粉尘打交道的乡亲大部分都感染上了尘肺病。该镇总人口22735人,截止到今年1月20日,全镇共有109人已经被确诊为尘肺病(其中一期40人、二期38人、三期31人);有24人疑似患有尘肺病,需作进一步诊断鉴定;有28人因尘肺病去世。而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短期内西照川镇尘肺病确诊人数可能存在持续增长的趋势。

救救我,我很难受 3月23日下午,与会人员来到麻庄河村看望尘肺病患者。 59岁的魏立炎插着呼吸机,躺在昏暗的土房里,看到有人进门,只能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说:“救救我,救救我。我很难受。”当金磊夫把1000元的捐款递到他手上,他马上说:“我不好意思啊。 魏立炎自1993年起不间断在洛南的金矿打工。当时高大健壮的他,干活特别踏实,有打钻、搬运的活儿,包工头都会先想到他。其他工人都是四处找活儿干,魏立炎总是活儿找他。2001年,在矿上的一次事故中,魏立炎被砸伤了后背,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已患上尘肺病。魏立炎觉得并无大碍,又回矿上干活,最终引发肺部严重感染,不但彻底丧失劳动能力,且被多种并发症折磨,家里的经济来源也由此被切断。 活着受罪,想死又死不了,总想上吊自杀算了。”魏立炎不止一次这样说。他育有二子一女。长女早已出嫁,长子12岁便外出打工,次子于16岁时失学外出打拼。家庭的贫困、早年失学的痛苦使得两个儿子心生怨恨,也很少回家看望魏立炎夫妇。魏立炎身患尘肺本就需要人照顾,还要照顾患病的妻子。生活可谓贫病交加。 去年11月,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组织的专家医疗组在麻庄河村见到魏立炎时,他骨瘦如柴,骨瘦如柴,体重仅60多斤,吃不进去饭,制氧机老化,大家都觉得他熬不过这个冬天。基金会给他捐赠了一台医疗级高品质制氧机和一些药品。他就这样挣扎着又熬过来了。 39岁的尘肺病患者江谋银站在院子里微笑着迎接前来看望他的基金会领导。交谈了五六分钟后,基金会领导才惊讶地发现:这个笑容爽朗的男子双目都失明了。

